終身險VS定期險|實例篇|定期險+「差額理財法」的效果到底如何呢?
總說年輕時,投保保費較低的定期險,這樣才能挪出較多預算進行理財,等到年老時,就可以累積出一筆資產....真的是這樣嗎?讓我們來算算看吧!
用「差額理財法」來「保養財務」
上一篇文章提到,年輕時投保定期險的優勢在於:便宜!此時,我們需要好好「保養」自身的財務,也就是「理財規劃、累積資產」
《延伸閱讀》:終身險 VS 定期險|理論篇|無論選哪個,「保養財務」都不能少
其實這種概念即為「差額理財法」,而這種方法真的有效嗎?讓我們以「30歲男性投保100萬重大傷病險」為例吧!
差額理財法之實際計算
一年期定期險的保費A採用「自然保費」,即:年齡增加,風險越大,保費越貴,從30~80歲的保費為3400~74000元
30年期終身險的保費B採用「平準保費」,即:30年期間的保費都是固定的,從30~59歲的保費都是25000元
【規劃一年期定期險者】
前面30年,終身險的保費B大於定期險的保費A,因此30~59歲會有「B-A的差額」可以進行理財
投資報酬率以5%計的話,複利到80歲時的總金額會是315.9萬,此時,定期險到了承保年齡的上限,因此也會失去100萬重大傷病險的保障
【規劃30年期終身險者】
從第60歲開始,終身險的保費B繳完了,之後就不用再繼續繳費,但定期險的保費A仍要繼續繳,因此60~80歲會有【A-B的差額】可以進行理財
投資報酬率以5%計的話,複利到80歲時的總金額會是178.6萬,此時,終身險仍有100萬重大傷病險的保障
【小結】
️由此可見,兩種不同的選擇,最後相差了137.3萬的資產,扣除100萬重大傷病險的保障(因為80歲時,終身險還有100萬重大傷病險的保障,但定期險沒有了),規劃定期險者,還是多了37.3萬的資產
換言之,規劃定期險者,即使自行承擔100萬的風險,也還是比規劃終身險者多了37.3萬元的資產
保費高低要看「現值」
看到這裡,可能有人會提出一個疑問:「可是定期險的總保費比較高阿!」
確實,如果將所有保費全部加總起來,定期險的總保費是142.9萬,而終身險的總保費是75萬,「乍看」之下,定期險的總保費比終身險高很多
But!這種直接加總的計算方式其實是錯的,因為我們沒有考慮到「現值」的概念,即:「現在的100元」與「未來的100元」並不是同一個價值
更具體來說,若我們的投資報酬率有5%(稱:折現率5%),則一年後的105元,其實現在只有100元的價值而已
【小結】
因此,以「現值」來說,其實定期險的總保費現在只有27.5萬的價值,而終身險的總保費現在則有38.4萬的價值
換言之,其實終身險得用更高的保費(現值)才能買到相同的保障
無論保險還是投資,紀律才是王道
️至於上哪找投資報酬率5%以上的理財工具呢?代號「VT」的ETF或許可以是這個問題的答案之一
不過關鍵在於:我們是否有良好的投資紀律,得以持之以恆呢?倘若沒有,我們又該如何確保,長達20~30年的終身險是可以繳完的呢?
《VT介紹》:該ETF資料僅供參考,投資有賺有賠,請詳閱公開說明書,投資之成效與否,本網站不負任何責任!(聽說一定要加上這句警語...XD)
結語
說了這麼多,倒也不是非得證明哪種規劃一定是最好的,而是想表達一個概念:「保險是救命丹,但不是萬靈丹」,因為我們可能會遇到的風險不只有疾病或意外而已,有些風險是保險無法理賠的
️因此,比起有500萬的保險,不如有500萬的存款(資產),當我們的資產越多時,對保險的依賴也就越低,只是在累積資產的過程中,我們需要一個名為「保險」的保鑣來守護我們罷了。